青島科技大學教授劉凱:樹立橡膠發電里程碑

未來,粘貼在手臂上的薄膜或許可以將人體代謝熱轉化為電能,為心率監測器續航;工廠管道外的柔性貼片能讓廢熱流回電網;更前沿的“電子皮膚”既能回收深海探測器的摩擦熱,又能為航天服供電。
“成了!”當點開郵件看到《自然》雜志編輯部發來研究成果“正式發表”的通知,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劉凱長舒一口氣,指尖在鍵盤上懸停良久。
這一幕發生在不久前。今年34歲的劉凱,經過3年集中攻關,開發出首個N型熱電彈性體,讓橡膠從工業密封件、輪胎等傳統材料“配角”,一躍成為可以為可穿戴電子設備、智能軟體機器人供能的“關鍵角色”,為百年橡膠工業史樹立了一塊“會發電”的里程碑。
決心跨越百年科學天塹
“這篇論文的撰寫用了3年,背后更有著近10年的蓄力。”提及剛剛發表的這篇論文,劉凱感慨道。
2011年,劉凱考入青島科技大學,4年的本科學習讓他對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橡膠方向產生了濃厚興趣,并留校繼續讀研。
在華靜教授的指導下,劉凱開始接觸橡膠功能化改性。從彈性體分子結構調控到功能添加劑篩選,再到性能評價體系的構建,他不斷探索著橡膠材料的性能邊界。孜孜不斷的研究,讓劉凱摸清了橡膠分子鏈的“脾氣”。
2018年,劉凱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致力于通過彈性體與光電材料的協同設計,突破傳統剛性器件的局限。為復現可拉伸晶體管技術,他度過了365個“16小時工作日”,最終摸清了柔性電子的“命門”。憑借這種堅持與毅力,劉凱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作為第一作者發表SCI文章15篇,為他后續相關研究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高端彈性體材料領域,曾有一道橫亙在研究者眼前百年的科學天塹——彈性體無法同時實現高拉伸回彈與熱電性能。
2022年,劉凱與博士后合作導師雷霆教授交談時,雷霆感嘆,“當前的柔性電子器件缺少能拉伸的與之配套的電源”。瞬間,“為柔性電子器件加上能拉伸的電源”這個想法,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了劉凱——本碩階段的橡膠研究與博士階段的半導體研究經驗,突然有了交匯點。
一直以來,劉凱堅持“認知就是用來被打破的”這一科研信條。正是這種信條,讓劉凱立志在新材料領域首創熱電彈性體,目的是補足國內在高端彈性體材料領域的技術短板。
反復配比讓“魚與熊掌兼得”
熱電彈性體,簡單來說是一種兼具彈性、伸展性和熱電轉換能力的創新材料。“傳統橡膠如同一根普通橡皮筋,能拉彈,卻守著‘絕緣體’的本分;聚合物半導體有發電潛力,卻脆得像玻璃。”劉凱介紹,“我們要做的,就是在傳統橡膠上編織會導電的‘智能絲線’,使其拉得越長,電通路越堅韌。”
“編織”工作聽上去簡單,做起來卻絕非易事。
基于自身在不同領域的研究經驗,劉凱在實驗中發現,彈性體的拉伸回彈性與其熱電性能并非絕對互斥。使二者共存的關鍵,在于構建“體相納米相分離共混形貌”和“拉伸—回彈交聯網絡”。這可以使材料在拉伸形變后仍能維持有效的電荷傳輸路徑。
發現這一點后,劉凱反復將彈性體、共軛聚合物與摻雜劑按不同的比例進行混合,反復開展實驗測量材料拉伸后的熱電性能。“一開始的實驗并不順利,實驗結果最令人泄氣時,材料拉伸到原有長度的20%,其熱電性能就會斷崖式下跌。”回憶起那段潛心攻關的日子,劉凱說,他每天測試幾十種混合比例,經常工作到天亮。
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無數個不眠之夜后,他終于迎來了重大突破——在熱電聚合物加入彈性體后,“高電導—低熱導”這一本征矛盾被打破,材料的電導率得以提高,熱導率得以降低,熱電性能得到明顯增強。同時,當樣品被拉伸至原始長度的150%時,他們所制備的熱電彈性體的熱電功率因子非但未下降,反而顯著提升。
在雷霆的建議下,更驚人的突破接踵而至。當劉凱在實驗材料中加入少量交聯劑后,材料像被施加了“魔法”:其極限拉伸率沖破800%,是傳統橡膠的4倍以上,且在150%應變下回彈率高達90%。
“我們的研究直接解決了柔性電子器件中材料因拉伸導致性能衰減的核心痛點,讓‘魚與熊掌可以兼得’。”劉凱解釋說。
未來重在適配實際需求
在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科學與工程學院的走廊里,一塊塊展板講述著橡膠技術發展史。從天然橡膠的發現到合成橡膠的誕生,再到如今的熱電彈性體,百年光陰在橡膠材料的發展中流淌。
“過去對橡膠進行的研究,大多聚焦其作為工業材料在輪胎、密封件及其他產品中的應用。現在,我們要讓它走進可穿戴電子設備、廢熱回收、柔性機器人等新興領域,變身‘高端功能化智能材料’。”劉凱告訴記者,熱電彈性體憑借出色的柔軟性與拉伸性能,能夠緊密貼合人體皮膚,有效收集熱能,同時降低接觸電阻對熱電轉化效率的影響。此外,其無需復雜互連結構的特性,使得它與皮膚表面能夠直接適配,成為柔性電子器件的理想能源采集方案。
如今,劉凱繼續進行橡膠與光電、熱電等新興技術的交叉融合研究。在他看來,這些研究最大的挑戰,并非突破單一技術難點,而是如何在動態調整中保持研究方向的聚焦。
“比如,從彈性體功能化到可拉伸電子器件研發,再到熱電彈性體的跨領域延伸,從材料基礎創新到功能器件開發,再到能源集成應用,相關領域研究的每一次深化與延伸都需要平衡創新與延續之間的關聯。”劉凱告訴記者。
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對于劉凱來說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在他實驗室懸掛的研究計劃表上,“電子皮膚”的多功能集成、產業化中試線建設已排上日程。
“目前業界開發的熱電彈性體,大多功能較為單一。但在實際應用中,我們需要材料同時具備多維度的性能。”劉凱介紹,如何通過分子設計或結構調控實現“功能耦合”,針對光電皮膚、熱電皮膚、生物傳感器等具體場景,使彈性體的功能化改性進一步適配實際需求,是團隊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或許用不了多久,智能手表真能和充電線說再見。”劉凱介紹,未來,粘貼在手臂上的薄膜或許可以將人體代謝熱轉化為電能,為心率監測器續航;工廠管道外的柔性貼片能讓廢熱流回電網;更前沿的“電子皮膚”既能回收深海探測器的摩擦熱,又能為航天服供電。
說話間,他拿起一塊能發電的“智能橡皮筋”。拉伸時,它溫順如綢;回彈時,它蓄力如弓。劉凱笑著說:“科研就像橡膠,既要守得住韌性,又要敢于拉伸邊界。”
一路走來,在劉凱的學術地圖上,每一步都顯露出橡膠般的韌性、延展性,在他的研究規劃里,未來的橡膠正不斷擺脫自身局限,奔向更遼闊的世界。
本文鏈接:http://knowith.com/news-2-4530.html青島科技大學教授劉凱:樹立橡膠發電里程碑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我國新型儲能投運裝機超3000萬千瓦
【申報】關于開展2024年經開區人才聯合培養基地認定工作的通知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舉辦2023年中國5G發展大會的通知(工信廳通信函〔2023〕275號)
研究發現一種更健康的肉類脂肪替代物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辦法》政策解讀問答
首屆中關村數字傳播論壇在京舉辦
白銀高新區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園區
《原材料工業數字化轉型工作方案(2024—2026年)》
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點
科技部 中央宣傳部 中國科協關于舉辦2024年全國科技活動周的通知
鴻然達:蘋果id貸款app入口,蘋果手機id貸款口子有哪些
羊小咩便利卡怎么套出來提現
大額新手必看篇:鹿優選先享卡額度如何套出來
奮發有為:羊小咩享花卡怎么套出來?-?公布最新的五個方法
2025公示!印度莫博賽替尼價格是多少錢:120粒約3500元代購報價
欣欣向榮:佛山上門代還信用卡,口碑商戶需要的請聯系
哪里買孟加拉版的普拉替尼(Pralsetinib)普吉華/價格多少錢一盒,印度普拉替尼代購渠道有哪些
重要:(秒到)有什么app可以刷白條(分享三個操作方法)-知者
天道酬勤:DY月付的額度怎么套出來 - 推薦十個操作方法
全景: 羊小咩享花卡秒到賬方法 (大家記得收藏好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