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產值5.6億元!武漢特色年貨“蔡甸藜蒿”產銷兩旺

新聞記者 曹磊
攝影記者 李輝
通訊員 葉琳 劉媛
在武漢明顯降溫的這幾天里,不少人家每天都會炒一盤臘肉藜蒿來品嘗。對于大多數武漢人來說,冬天里的藜蒿,是春節前后餐桌上不可少的傳統佳肴。其中口碑最好的,當數本地的蔡甸藜蒿。
新聞記者了解到,“蔡甸藜蒿”作為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其獨特的香嫩口感,也讓它成為全國年貨市場的搶手貨。眼下,蔡甸藜蒿進入春節“菜籃子”生產的黃金期,出產量不斷增大,當地供電部門也主動上門服務,為蔡甸藜蒿的采摘、加工、上市保駕護航,既助力農戶增收,也保證市民家庭能夠隨時享受這一本地特色美味。
藜蒿與菜薹成為餐桌必點菜肴
1月9日早晨,漢口三眼橋菜市場內外人來人往。盡管氣溫明顯比較低,大家依然在和煦的冬日暖陽下饒有興致地選菜、買菜。
“今天的藜蒿特別嫩,剛從蔡甸的產地里拖回來,新鮮得很,一掐就斷。”在一家街邊蔬菜店外,商販一邊整理堆成小山的藜蒿,一邊向身邊的街坊們推薦:“現在藜蒿也便宜了,味道相當好。”
新聞記者注意到,這里的藜蒿分為帶葉子的毛藜蒿和已經只剩下根莖的精品藜蒿,按照品質不同價格也不一樣,有的6元到8元一斤,有的更貴一些,價格為10元到12元一斤,不時有市民選購。
漢口中一路的小滿生鮮市場里,導購員介紹,當前最受歡迎的蔬菜就是紅菜薹和藜蒿,“這兩種菜都是武漢本地的時令菜、明星菜,也是最甜最嫩的菜,基本上都不愁賣。”
隨后,記者又來到漢陽區郭茨口的集貿市場探訪了解到,主營各類時令蔬菜的攤主楊師傅介紹,今年的藜蒿味道比去年好,口感純正清甜,銷量還不錯,從去年11月開始就已經能夠每天賣出200斤左右,而且貨源充足。正在攤位上買藜蒿的市民金先生告訴記者,已經吃了一個多月的藜蒿,口感一直特別嫩,“現在的藜蒿要看相有看相,要味道有味道,幾乎每天都要買一把來吃。”
重點生產基地每天采收4000斤
位于武漢市蔡甸區侏儒街道薛山村的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是本地種植藜蒿的重點產地之一,熱銷全國。
1月10日上午,記者來到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只見450多畝的蔬菜大棚里,全部都是綠油油的“蔡甸藜蒿”。現場的生產負責人梁中橋介紹,今年合作社里的藜蒿收成還算不錯。早在去年9月初就有第一茬藜蒿上市,目前已經進入了一年當中出產量最大、口感也最好的時期:“我們執行的是循環種植的模式:割蒿子、割種苗、扦插、收獲。一茬接著一茬,上市期最長可以達到8—9個月。”
武漢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合作社理事長王敏也告訴新聞記者,由于去年8月至9月的初秋時節里氣溫比較高,加速了藜蒿的生長進度。隨著秋冬季節里的晝夜溫差加大,為藜蒿蓄積養分提供了良好條件,從而使得成熟出產的藜蒿纖維成分少、營養成分多,味道變得更甜。
“我們現在每天能采摘加工三千到四千斤藜蒿,時間越往春節走,基地里的藜蒿訂單量越大,整個采摘、加工都會變得更加繁忙。”梁中橋介紹,按照當前的產量計算,合作社總共458畝的面積,一年能夠生產藜蒿229萬斤,供應給全國各地的“藜蒿愛好者。”
小小藜蒿幫助當地農民創收
探訪中,記者發現,逐夢田園生態農業合作社內隨處可見云物聯控制柜,用于傳輸智能設備的控制信號。王敏介紹,合作社還裝載了物聯網系統,可用手機監測土壤墑情和濕度溫度,控制遮陽棚與卷膜器;同時開設了食用冰制冰室,確保冷鏈保鮮和食用安全。
記者注意到,在水肥一體、自動控溫達15℃的適宜環境下,合作社里各個大棚按生產排期依次成熟,50天左右就能收割一茬。“我們常年種植藜蒿與西甜瓜,每畝產量500斤左右,年產值達1100萬元,帶動90余名村民就近務工。”王敏略顯驕傲地說。
原來,藜蒿在收割以后,就被進入加工車間進行去葉、除雜、打包。車間里,記者看到近二十位工人麻利作業,當天采收、當天處理完畢。
在加工車間工人、在此務工的附近村民何正霞說,進入藜蒿出產旺季以后,他們每人每天可以整理一百三四十斤,一個月能賺三千多塊錢,馬上過年了可以買來給家里寄年貨。
記者注意到,因為正在運行的溫控大棚實施了智慧化的管理,現場除了忙著采摘新鮮藜蒿的工人以外,還有來自當地供電部門的鄂電紅馬甲正在對大棚里控制智能農機設備的電力線路和電氣設備進行細致檢查。
記者了解到,作為獨具武漢特色的地理標志農產品,蔡甸藜蒿在春節前后還將遠銷到深圳、上海和安徽等眾多省市。這些通過各種渠道銷往外地的蔡甸藜蒿,則是通過全冷鏈來實現的。
從大棚到冷庫全鏈條智能生產
合作社里用來儲存新鮮藜蒿的小冷庫是冷鏈供應的重要環節。梁中橋介紹,春節前的訂單比較多,供貨量很大,我們也是提前把藜蒿采摘、加工好,然后放進小冷庫里保鮮儲存。
進入合作社的加工區域,梁中橋打開冷庫大門,將當天需要發貨的一箱箱藜蒿去除冰塊、擺上運貨小車,在供電人員的幫助下拖出了冷庫——在此之前,鄂電紅馬甲們也對冷庫里的制冷設備運行情況進行了檢查,確保其在相對高負荷下的正常運行。
原來,為了滿足春節市場需求,合作社有計劃地進行循環保鮮存放,“小冰庫”隨即派上了用場,保證年貨供應。整個生產過程中,“物聯網”監測等智能化農業生產設備,以及近10臺水肥一體機、變頻供水泵、制冰機等,進入高負荷狀態。于是,當地供電部門主動上門服務,排查安全隱患。
蔡甸藜蒿總產值已達5.6億元
國網武漢市蔡甸區供電公司侏儒供電所副主任肖鐵告訴記者,在當前的冬季低溫條件下,藜蒿遇冷就容易產生大面積凍死,這就對電力能源的穩定性提出更高要求。“對這類種養殖業合作社,我們不僅常態化地開展上門用電體檢,還對合作社的供電線路進行高頻次的巡視運維,同時優化線上業務平臺流程,為農業生產運營提供堅實的電力保障。”
梁中橋也介紹,長期以來,只要他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用電難題,電力部門都是隨叫隨到,保障合作社的春節年貨生產。
據了解,武漢市場上的藜蒿九成來自蔡甸,產地集中在侏儒、永安、消泗等地。“蔡甸藜蒿”經過4代品種改良和技術創新,市場供應期可達8—9個月,增產近三倍。目前,蔡甸區藜蒿設施種植面積達4萬畝,2024年總產量達16200萬公斤,總產值達5.6億余元,畝均效益達到1萬元,成為當仁不讓的江城農業臻品。
本文鏈接:http://knowith.com/news-23-163332.html總產值5.6億元!武漢特色年貨“蔡甸藜蒿”產銷兩旺
聲明:本網頁內容由互聯網博主自發貢獻,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天上不會到餡餅,請大家謹防詐騙!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
關于開展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臺服務情況檢查工作的通知
關于公布2023年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名單和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復核評價結果的通知(工信部科函〔2024〕7號)
關于印發建立財政資助科研項目形成專利的聲明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知發運字〔2024〕3號)
【解讀】我國正加快探索數據知識產權保護規則
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治工作總方案
科技部2024年考試錄用公務員面試公告
白銀高新區入選全國首批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園區
【解讀】《關于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的意見》
北京市地方標準管理辦法
關于拓展跨境電商出口推進海外倉建設的意見(商貿發[2024]125號)
孟加拉/老撾仿制版阿伐曲泊帕價格超低嗎?怎么購買低價格阿伐曲泊帕
如登春臺:石家莊鄭州中原區代還信用卡墊還,可長期合作,便捷商家
必看 孟加拉/老撾卡馬替尼代購直郵方法哪里有 仿制藥卡馬替尼代購價格便宜多少錢
2025印度伊沙佐米多少錢一盒價格約1800元!印度伊沙佐米價格一覽表
大吉大利:惠州惠城上門代還信用卡,都在這信譽至上,需要的請聯系
持之以恒:一般雪茄鴨嘴獸在哪里買靠譜?推薦5個渠道給大家
追求卓越:DY月付怎么套出來(試試這個操作方法)
心曠神怡:上海閔行區墊還信用卡,秒到賬(當面秒結算)
分享:白條怎么套出來真相(最新秒到方法今日看點)-知者
發奮圖強:DY月付怎么套出來(教你6種提現流程方法)